辩証-自然
遵循辩证法,一切顺自然
自然本身创造的规律也是人类应当遵从的规律,这个古训在泱泱历史长河中,从没有失去过现实意义。而辩证地说,任何历史现象都有期特定的产生原因。尊重自然,顺从历史规律是万物法则。益微SOD大健康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陳延熙教授1932年参加革命,精通辯証法。上世纪六十年代,遵循阴阳消长的理论规律,首次将生态学引进植物病理学。1978年在国内外创造性提出植物体自然生态系理論:一切按自然規律办事。这理念较美国2014年提植物生物群落整整早了三十五年。益微增产菌使用面积至今仍保持世界纪录。在研究益微增产菌机理時,从二万多菌株中,选育出四株高含SOD。应用于SOD水果,專家鑑定其学术水平:国际領先。
現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以王 琦教授为首的团队,傳承創新,科学发展,全面完善了SOD大健康系统工程。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
我们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将基本粒子作为生态学对应的组织层次來研究。 上帝粒子發現,标志基本粒子研究完整,清晰。再加上量子学說的发展。自由基和SOD学説成为生命基础的基础成为公識。
我国自由基及SOD学科奠基人方允中教授一直担任我所的顧问,並親自指導益微大健康产品的研发。並得袁勤生教授,趙保路教授的关注。
我校阎隆飞院士指导了益微SOD的纯化提取,並研发出胶囊等产品。陳延熙教授是建国以来,首位派往德国(東德)的抗菌素訪问学者。深感抗菌素在发展过程中,未來会产生种种弊病。回国后,指导团队从生物化学技术路线轉向生态(微生态)技术路线。益微SOD大健康产业显示生态技术路线的成熟。
當前气候变暖,环境恶化,毒食品泛濫,非同质性转基因产品的侵入,土壤急待修复,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論証的乱象,无抗食品虚假的宣傳……等等。造成部分人士提出不用化肥農药,不打针不吃药思潮。我们不完全赞同,而应遵从天道自然历史辩证的规律。首先,要承認当前這些问题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我们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現的。因此,這些问题的主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是不容否认的!設想没有丰足的食品,没有医学的进步,我国人均寿命怎可能从建国初36岁,到2015年提高76.4岁。這是它的正面,同時也出現上述种种的負面问题。這就是事物二重性,两面性。我们任务是增益减害、促优抑劣!
青蒿素问世是一大成功,但终就是走的生物化学技术路线。如果从抗美援越以來,用於青蒿素研究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研究(含轉基因)青蒿,将有益成分大大提高,有害成份尽力消除。今天我们一定能像老祖宗那样,吃五十克涼拌青蒿等於打一针青蒿素的疗效。這是生态技术路线。 現在从基本粒子学說(兼量子学説)是完全可能的。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院士在生命科学認知的极限一文中指出:我们的生命是原子堆成的,我们身体有多少原子呢,大约是1028数量级。現在知道人体细胞是1013数量级,人体内细菌是1014数量级。我们身体是由1028数量级的原子堆成。這1028数量级的原子,形成大约60种不同的元素。但真正的比較多的元素,不过区区11种。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分子聚在一起形成聚集体,然后形成小的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最后形成一個整体。我们生命是原子堆成的。
原子失去电子就成自由基。多余自由基到处抓电子來配对,造成生命的危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供给自由基欲抓的电子,为其配对。消除生命的危机。
自然界一切生物,物理,化学現象都是基本粒子(熟知的电子)作用的结果。自由基和SOD,是氧化和抗氧化、正和負、阴和阳、正和负,是任何事物的两面,构成了鲜活的世界! SOD来源有四种,动物性来源,植物性来源,微生物来源,加上第四种:微生物和植物复合的SOD(m-pSOD)。第四种是微生态学的创新。
微-植SOD是依据微生态学理論研发的,是人工合成的新品种。
益微-是中国农业大学微生态学及其事业的统称。
微生态学前輩有陈延熙,魏曦等,自由基和SOD学科有方允中。 我的同輩人:康白、范志明、何明清、甘孟候、苏 普、趙保路、袁勤生等同仁都为此做出貢献!我积极提倡将前輩学术思想引導到我们的团队來生根结果!我是益微SOD創导工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 梅汝鸿